大伙儿发现了没,掰指头算算,郭敬明被关进小黑屋也1年多了。但时至今日,每当一部青春 · 疼痛电影横空出世,大家还是会迅速想起,那些年被郭敬明作品支配的恐惧。
(《小时代》4部曲留下的心理阴影,真不是闹着玩的)
结果,今年的春节档一来,大伙儿突然发现:
好家伙,怎么连你个浓眉大眼的韩寒,也被郭敬明上身了?
这部韩寒的新片《四海》,集合了车祸、高利贷、兄弟反目、情节悬浮等等青(狗)春(血)伤(烂)痛(片)元素;
瞅瞅导演这小作文,一股熟悉的味道更是扑面而来:
(韩寒微博:郭言郭语 | 图源:网络)
咱就是说,真就 “每个中国导演的终点,都是郭敬明” 呗。
关键是,《四海》预告片里,呈现的明明是 “青春!爆笑!摩托!热血!”
实际的电影,和“燃”不能说是一模一样,只能说是水火不容。
光是海报上的人,就死了一半。
(《四海》最高赞评论 | 图源:豆瓣)
这大过年的,不是给观众心里添堵吗。
据说,每个走出影院的人,都默默打开了国家反诈中心App。
更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的是,这部评分至今连及格线都不到的电影,收起钱来一点儿不含糊:
光大年初一,票房就有2.27亿 ;
而这天平均票价,更高达56.2元 ——
这么说吧,这个首日票房、价位,在春节档同期的8部电影中,仅次于讲述咱们抗美援朝英雄战争的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。
还有的大(倒)聪(霉)明(蛋),甚至掏了3位数去看这部电影。。。
(一个真敢要,一个真敢给)
那么问题来了,为啥电影这么烂,还好意思卖出这么高的价格?
韩寒和郭敬明,这对死对头相爱相杀20年,咋就突然成了一对异父异母的亲兄弟?
(韩寒 × 郭敬明:相爱相杀 &上海绝恋)
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,咱们就得先往前倒倒。
然后就会发现,韩寒被郭敬明上身,根本就是迟早的事儿。
01韩寒转型郭敬明,只是春节档烂片的一个缩影
其实,几乎每年春节档,都会有这么一两部烂片。
吊诡的是,这些放到平常档期压根没啥水花、往往灰溜溜下映的电影,在春节档期内的票房数据还挺看得过去:
2017年,荣获年度“最令人失望影片”金扫帚奖、至今豆瓣评分3.7的《大闹天竺》,总票房竟然有7.56亿;
2018年的《西游记女儿国》和《祖宗十九代》,一个被观众恨铁不成钢“又来炸我的西游情怀”:
(图:《西游记女儿国》高赞影评)
另一个则烂成了“年底明星大型还人情现场”:
(图:《祖宗十九代》高赞影评)
然而,这两部的票房,分别是 7.27亿 和 1.69亿。
2019年,凭借出圈的预告片,一部叫做《小猪佩奇过大年》的动画大烂片也挤进了春节档。
结果进了影院一看,好家伙,和预告片不能说是一模一样,只能说是毫无关系。
有上当受骗的观众,在评论区怒写百字小作文:
但也并不妨碍这片子最终票房高达1.25亿......
说白了,春节档,已经成为全年最大的档期。
我们常说这10年间,中国电影市场“蓬勃发展”,但以此为大背景,也再没有哪个档期的发展速度能有春节档一般迅猛
——
2013年,春节档总票房还连10亿都算不上。
而去年和今年,连续两年总票房突破60亿。
(图源:灯塔研究院)
至于观影人次,更是已经连续4年破1亿。
大年初一热门影片的黄金座位,不定个闹钟,压根儿抢不到。
春节成为首屈一指的大档期,票价自然也就比平时高一些。
但即使如此,每年的票价还在持续走高:
(图源:猫眼研究院)
显而易见,即便在春节档做个“凤尾”,也比其他时段的“鸡头”赚的多。
很多片子,也就削尖了脑袋往春节档挤。
这一点,就算我不说,相信大伙儿也深有体会,近两年档期内的电影阵容就是神仙打架:
2018年的《红海行动》、2019年的《流浪地球》、2021年的《你好,李焕英》,都是豆瓣8分以上的商业类型片,最终也成为了爆款。
而众所周知,资本嘛,逐利为第一要义。
档期够红火,客流也足够,资本很难不动起歪心思:
那是不是,我放啥都一样?
所以,这是不是说明:
只要沾上了春节档期的光,任你是郭敬明上身的青春疼痛体,还是集“奇幻巨制、中西合璧、众星云集”于一身的洗钱大烂片,都赚个盆满钵漫?
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,咱们就得先弄明白:
小小一张电影票,怎么就能平均卖出个3碗麻辣烫钱?
02小小一张电影票,真的值3碗麻辣烫?
实际上,这段时间,除了韩寒的这部《四海》,被吐槽最多的,就是票价。
是的,今年春节档,电影票又双叒涨价了,综合全国各低级城市票价算下来,平均一张票要花52.8块钱。
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1年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过35128元,花在教育文化娱乐上的钱就更少了,差不多是2600元/年。
考虑到在春节时期,大伙儿往往全家出动。
多看2场电影,2、3个月的娱乐花销都能搭进去。
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,这不管换了谁,都得犯嘀咕啊。
(图源:国家统计局)
更何况,直到现在,对于不少人来说,“进电影院看电影”还是个9.9元能解决的事儿。
毕竟中国人开始频繁进出电影院,是2013年左右开始的。
那时候在购票APP上买一张电影票,只要9.9元甚至更低。
某售票平台,甚至一度推出“新用户1元看电影”的活动:
可以说,但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观众,面对如今购票平台上动辄上百元的高价,很难不怀念9.9元就能看一场电影的快乐。
不过,一个必须要提及的事实是:
即使在当时,真实的票价也并不是9.9元,而是像现在一样,日常的均价在30元到40元之间。
只不过,当年"团购"搞低价的热潮波及到了电影票,各大电商平台为了扩大市场份额、争夺消费用户而推出了大量特惠影票。
这其中的差价,都是平台掏腰包补贴上去的 ——
简单点说,就是它们“掏钱请观众看电影”。
而想想就知道,当时肯定有不少公司迷信这个可以办成事儿,电影拍得好不好不重要。
市占率被妖魔鬼怪绑架,结果可不就是“劣币驱逐良币”了嘛。
所以,从2016年,广电总局就已经开始叫停"票补"了。
线上票补,本就是一种不良竞争。
回归正常、合理的票价,从根本上说,其实是好事一桩。
但是,如果真的“合理”,人民群众的呼声也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大了。
怪就怪在,票价的涨幅,实在令人匪夷所思:
2021年春节档,一线城市票价比较2019年同期,涨幅达20.6%,单张票盈利平均提升了33.7% 。
而再此基础上,2022年春节档,平均票价又整体上涨了8%。
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,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:疫情本就是最大不确定因素。
2020年初,新冠疫情在全球广泛爆发,线下实体经济首当其冲受到重创,电影院线自然不例外。
当年,春节档电影全部撤档、被迫延期,票房颗粒无收。
之后,全国绝大部分影院暂停营业,开始了长达178天的漫长停工。
2020年全年总票房只有204亿 ——
这个数字,仅仅只是2019的31%。
深深领教过了这种不确定性的电影院,只得抓紧“春节档”这个难得的救命稻草,用翻番的价格尽快"捞"一笔,来应对形势依旧莫测的未来。
今年这段时间,疫情又双叒卷土重来了,部分地区面临疫情扰动,上座率限制在50%。
这也成为加价的一大原因。
而且更恐怖的是,没有人知道疫情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结束。
说白了,就是“人次不够,票价来凑。”
某种程度上,电影院高票价是一种无奈。
有人看到这儿就要说了:
你影院揭不开锅,和我看电影的有什么关系?
我就是想过年去电影院看场电影、找找乐子而已嘛。
不过,问出这话的人有没有想过:
为啥 你过年一定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呢?
03去影院看电影,快成中国春节习俗了?
众所周知,疫情何止限制了大伙儿上电影院,也限制了出国/出省旅游。
到了春节期间,这种对于行踪轨迹的局限性,就滋生出无数都市留守打工人。
2021 、2022俩春节,以往一过年就变“空城”的一线城市们,依然吵吵闹闹。
甚至,因为“原地过年人”多,北上广深的人口流出量,肉眼可见地滑落:
而春节,也意味着大量的球场、音乐会、艺术展、剧院都会进入冬眠状态。
那段时间,一个个回不去家的“原年人”,最重要的主题就是:研究怎么跟自己玩。
然后,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电影院 ——
2021年,阔别一年后,春节档回归。
尽管这一年,影票均价(48.9元)对比较疫情前的2019年(44.7元),涨了近10%,但观影人次不降反增,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.6亿。
一时之间,春节电影院就是春运火车站,春运火车站就是春节电影院。
(图源:猫眼研究院)
有人到这儿就要问了:
上一段你说疫情之下影院要靠春节档回血,现在又说原地过年形成了买方市场 ——
那也就是说,等到疫情结束,春节档票价就回落到原来水平咯?
或者至少,明年后年大后年不会再涨价了吧?
但遗憾的是,以上只是咱们作为观众的一厢情愿,而已。
因为,比起一二线的那点儿城市总人口,春节档影片更大的买方市场,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。
来看这样一组数据:
即使去年、今年春节,都有不少人留在一二线城市,但是,作为没啥劳动力人口滞留、返乡人次也不比往年的三四城市——
无论春节期间去影院观影的人次,还是在春节档的票房占比,反而不减反增:
(图源:猫眼研究院)
实际上,如果我们把视角再放大,就会发现,不只是春节档,三四线城市在年总票房中的占比都是越来越高的:
一方面,固然是得益于电影院线设施下沉。
另一方面是,三四线城市人们,其实对于电影院需求更大。
2010 - 2020年间,中国城市化率以年均1%左右增加,每年约有1500万人从乡村流入城市。
直到2021年末,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,达到了64.72%。
不难想象,以往这些人生活在乡村,可谓广阔天地,大有可为。
但那些原野、草垛、小池塘,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里可找不见。
一个个昔日的小伙伴 / 老伙计们,物理距离也越来越远。
而三四五线城市,又往往还没来得及发展出一二线城市那样的文化娱乐配套设施。
当北上广深的年轻人们讨论着新出的剧本杀本子、哪家网红咖啡店很出片、迪士尼和环球影城到底哪个更好玩的时候,三四五线的人们,几乎只能扎堆往电影院跑。
说白了,不去电影院,就真的没啥地儿玩了。
到了春节期间,在三四五线城市里,电影院作为少数还在开业的、满足了社交和找乐子需求的场所,正式收割幼年 + 青年 + 中年 + 老年,一举成为全年龄段的香饽饽。
就像以前即使并不那么喜欢放鞭炮,一家人也得备下点儿,意思意思;
近几年春晚被吐槽越来越不好看了,但也并不妨碍它还是年夜饭的背景板。
如今,去电影院看电影,快成中国人新的春节习俗了。
而韩寒郭敬明们,对这种人民群众(尤其是三四五线城市的人民群众)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,当然是心知肚明。
只不过,他们或许觉得自己创作出来的“作品”质量,已经对得起三四五线城市的观众了。
哪怕,他们自己也可能知道 大过年的死主演,各种元素一锅炖,编剧能力和男足水平不相上下 —— 是吃相难看的。
但是,能用预告片骗人买票就成呗。
而根据联合国预测,到2030年,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71%,对应的城镇人口将达到10.3亿 ——
这个数字,比2020年又多了1.3亿。
而且,其中,7000万人是从乡村流入。
那这是不是说明:
明年春节档的票价会更高?
均价涨到3位数,也指日可待了?
而日后,还会有更多导演转型成郭敬明,把片子塞进春节档,就万事大吉了呢?
尾声
实际上,高票价早已经 “劝退” 不少人了:
早在去年,对#电影票太贵#的吐槽,就冲上了热搜。
大家为贾玲对母亲的深情流泪,看到手里《你好!李焕英》100块钱的票,哭声更大了。
而前边儿说了,今年观影人次1.14亿,乍一看,确实是挺唬人的。
但和2018年(1.45亿)、2019年(1.32亿)的数字一对比,已经足足少了2 - 3千万人。
对比去年(1.6亿),更堪称瀑布式滑落了40%。
当然,大伙儿倒也不是真的掏不起这个钱。
只是大过年的,往往得拖家带口、全家出动,5、6个人看场2个小时的电影,400块钱呼啦一下没了。
有这闲钱,开2、3年视频网站会员都绰绰有余。
还能家里沙发随便躺,上万部电影随便看,不香吗?
(图源:猫眼研究院)
不止高票价导致观影人次缩水,今年春节档电影整体质量平平,也让很多人觉得看上1部意思一下就差不多了。
有86.3%的观众只看了1部电影,愿意掏钱多看1部电影的观众占比连12%都不到了。
不难想象,费劲吧啦、精挑细选出一部最想看的电影下单,观众的要求一定会更为苛刻。
因为,观影期待已经被拔高了。
(《小时代》在2013年度票房榜排名第9 | 图源:猫眼专业版)
而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,2013年郭敬明《小时代》的时代,早已经是过去式了。
如今的观众,已经经历过太多烂片的洗礼,普遍都回过神儿来了。
先不说,大伙儿各种电影参考评分APP玩得越来越6。
一部烂片也往往会引发影评博主们的大型团建,大伙儿一起吐槽找乐子,全网充满欢乐的气息,顺便奔走相告“烂片!快逃!”
(图源:B站网友对《四海》热门评论)
这届不好糊弄的观众,更不会出于好奇,就掏真金实银去电影院明知故看。
可以说,韩寒,此时开始选择转型成为郭敬明,反射弧真的有点太长了 ——
目前,随着《四海》口碑崩塌,大伙儿闻风而动,纷纷绕道,真是求锤得锤。
(《四海》日票房数据 | 图源:猫眼专业版)
短短6天时间,《四海》日票房从正数第二 狂跌到 倒数第二。
咱就说,这画面有多难看吧:
(品品这个瀑布式滑落 | 图源:猫眼研究院)
而可以肯定的是,春节档,仍然会是头部影片必争之地。
在观众已经越来越成熟的今天,要是哪部电影想和一众全年最优质的大片同台竞技,没有拿得出手的质量,那就只能沦为炮灰,连舆论的水花都不会有。
对了,在这儿也衷心奉劝一句,电影,真不是啥不可取代的文化消费品。
票价,可以涨。
但如果吃相实在难看,人民群众也会帮它们“体面” ——
大不了,用脚投票,拜拜了您嘞。